时辰是中国古代最常用也是最普遍的时间计量,那么您知道古代时辰划分的具体内容吗?十二时辰是怎么来的吗?
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,一日有四时。伏羲氏应用同样的逻辑思维来确定了一个昼夜的时间概念。一年有十二次月圆,那么一天就划分为十二个时辰。体现了易学的大道观思想 “大无其外,小无其内”。
18世纪,东西方文化进行沟通,发现西方的计时方法与中国是相似的。西方将一天划分为二十四小时,与一年二十四节气相对应,每小时60分钟。而易学文化的干支计时法,最大的数即为60。几千年前东西方的圣贤没有文化沟通,但他们受到的是同 一个天的引导,冥冥之中也就符合了大道。
后来,我国出现干支计时法以后,一年的十二月与一天十二时辰,都是使用同样的干支记载。
以上就是十二时辰的由来以及时辰划分的内容,当你真的对易学有所收获的时候,你会发现他们的规律与奥秘,这时你就离易学的大门越来越近了。故《易经•系辞》: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,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体。
Dicun.com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!